Skip to content
關於我們
媽媽商學院
免費學習社群
家庭理財入門
幸福家庭財務長
線上課程
打造職涯舞台
綻放光彩
BLOG
空間出租
Menu
關於我們
媽媽商學院
免費學習社群
家庭理財入門
幸福家庭財務長
線上課程
打造職涯舞台
綻放光彩
BLOG
空間出租
工作無貴賤,但是有累積性,投資自己是最佳槓桿
July 2, 2022
作者:珊迪兔
Podcast精算媽咪的家計簿 主持人
人生的財務共分為五個階段
0-18歲的財務依賴期這時候的孩子重點培育的是價值交換以及存錢的習慣、18-24歲的實力培養期開始大量吸收各項知識並且培養專款分配能力、24-32歲的財富累積階段持續建構事業、累積人脈資源並且開始吸收投資知識、33-65歲財富巔峰期資產提升、加強投資部位並且開始培養自己的興趣,以及65歲之後回到財務依賴期會需要依靠自己的年輕時所累積的財富來生活分段的來說明。
當中其實最重要的時期是投資自己、能力累積以及漸進式調整財務策略,經驗跟知識的累積是最高的槓桿運用,能夠為人生帶來最大的效益,很多學生選擇工作會很直覺的把能賺多少錢放在第一考量,但是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這份工作有沒有累積加乘的效果,能不能讓自己成為有價值的人,有沒有其他延展跟學習的機會。
工作的持續累積性才是選職重點
常常我們都會聽到工作很久的人被冠上資深兩個字,資深工程師、資深的醫師、資深會計師,這代表著經驗是有價的、被信任的,重點就在於你累積的是「十年的經驗」能經得起市場變動跟考驗的,還是「一個經驗用十年」停滯學習或是該工作根本沒有進階技術需要學習。
例如在餐廳工作,是端盤子一端就端十年還是慢慢從中學到如何做庫存管理、人力分配、帳務管理隨著年齡的提升也慢慢晉升為管理階層。
成長型的工作價值判斷
一份工作是否具有成長型的價值其實有個簡易的判斷依據,這份收入有幾分是要靠腦袋的,幾分是要靠體力跟時間交換的,通常需要靠腦力的工作未來的價值是較高的,在我們年長體力較差之後還能靠智慧持續讓我們的收入提升,而靠體力跟時間換的工作,在我們年長體力衰退之後收入就跟著衰退了,所以工作的未來價值評定的標準就是需要多少腦力、多少體力。
舉個例來說:加油站的人員可能需要的時間跟體力比例較高,管理能力跟知識技能需要的較少。部門主管需要的知識跟管理技能較多,需要花很多的時間讓自己跟得上趨勢並且順勢成長,但是在工作上多是組織企劃團隊的運作,需要自己做基礎執行的時間較少,體力消耗也比較低。
對於年輕人來說若可以提早認知到自己投入的每一分時間除了換得收入之外還有什麼獲得,才會在接近33-65歲財富巔峰期真正的讓自己價值和資產都有所提升,在工作當中能夠累積經驗、人脈、能力、知識並且獲得一群有向上思維的朋友在自己的同溫層裡面,這時候我們不斷墊高自己的能力才不會因為體力衰退能投入的時間變少或是勞動力變低而被取代。
我非常支持孩子在可以合法工作之後就立刻投入職場歷練,就算是一般飲料店或是便利商店打工都好,用自己的能力換取金錢才能真正體會到資源來之不易、也能提升自己服務與溝通能力和挫折忍受度,若是有機會進入到企業實習就更好了,企業實習比一般打工機會來得有更多學習和累積性,企業實習的薪水不見得比較服務業打工高、而且挑戰較大但是這些經驗、人脈、做過的專案等等都能讓自己未來正式工作的時候增加價值,更值得投入,家長們可以考慮讓孩子提早接觸社會為自己負責任。
雖然說職業是沒有貴賤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我們時間和勞力換錢會讓自己逐漸年長體力衰退甚至身體出現狀況的時候選擇越來越少,若是自己喜歡的職業剛好是需要高度體力的,例如:運動選手,那麼我們更需要在年輕的時候學習如何分配資源,讓自己賺到的錢能夠留下持續累積投資收益,若是投資收益越來越高時,靠投資賺錢就算體力不濟或是因為受傷而無法維持體力工作也不需要擔心生計。
現在就開始利用閒暇時間安排持續學習,看一本書、參加學習團體、培養第二技能都是很棒的方式,歡迎你參與我每個月安排兩次免費的媽咪非獨學計畫,我會安排各式主題或是閱讀導讀支持媽咪們學習,持續一起進步。
有關珊迪兔
Podcast頻道《精算媽咪的家計簿》主持人。精算生活,創造理想人生的珊迪兔,曾遭遇人生低谷、不堪回首的財務困境、成為媽咪後在職業生涯上的轉折,樂於面對挑戰、喜歡與問題正面對決。堅持相信:「即便生命給我們很多挑戰,睡一覺起床依然陽光燦爛。」於2022年初出版家計力:小資家庭必讀的財務整頓寶典。
本文同步刊登於精算媽咪的家計簿
Share:
Facebook
LinkedIn
Prev
上一篇
媽媽影響我的5個人生觀念,那些媽媽教我的事
下一篇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如果『破產』就不用還了嗎?
Next
相關文章
這2種事別用金錢當獎勵!兒童理財教練的教學分享:三個帳戶培養孩子金錢價值觀
Read More »
July 9, 2022
2招從生活中培養孩子數據思考習慣,有助提升判斷力與未來競爭力
Read More »
June 12,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