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也有這種狀況嗎?小孩出生後,除了奶粉、尿布跟睡眠不足,夫妻之間最容易吵的話題就是:「到底育兒的錢跟時間該怎麼分才公平?」
前幾天朋友M就跟我抱怨:「每次幫孩子買東西,老公都說『你決定就好』,聽起來很貼心,但刷卡的時候卻是我的戶頭,一次兩次就算了,久了心裡真的會覺得不舒服。但又不好意思講,他也有出別的費用,難道是我太計較?」
我一聽就秒懂!這真的不是計較,這是安全感的問題啊!尤其很多媽媽生完孩子後可能轉兼職、甚至離職,收入減少,但開銷卻越來越多,壓力真的會超大。
開不了口的育兒帳,學員媽媽怎麼成功跟老公談錢?
我們有一位參加過「60天記帳陪跑」的學員A媽媽,她和先生原本也以為把錢分得很清楚,先生負責房貸、水電等固定開銷,她則負責孩子的奶粉、尿布、保母等育兒費用。
結果她很快發現自己這邊的支出越來越吃緊,完全跟不上開銷的速度。
她當時沒有立刻跟先生反應,而是選擇先參加媽媽商學院的「60天記帳陪跑」。透過教練的陪伴,她一步步搞懂自己的財務狀況,也建立了對理財的信心。有了具體的數據和底氣之後,才順利坐下來和先生好好討論。

後來他們一起開設「育兒共同帳戶」,依照收入比例共同儲蓄,專門支付育兒支出。這個做法不但更公平,也讓彼此在討論錢這件事時,少了很多情緒,心情也輕鬆許多。
3個簡單步驟,讓夫妻避免為育兒錢吵架
根據媽媽社群裡大家分享成功的做法,我幫大家整理了一下:
- 開一個共同帳戶:固定各自存入金額或比例,用來專門支付育兒費用。
- 每月聊聊預算狀況:每個月固定時間聊聊共同帳戶的使用情況,及時調整。
- 有話直說,不要累積壓力:哪邊壓力大就坦白說出來,夫妻一起調整。
時間管理也超重要,媽媽怎麼才有喘息空間?
除了錢,媽媽們更大的壓力常常是時間。許多媽媽都說:「生了孩子後,我一天根本不夠用!」
社群裡的S媽媽就曾經因為時間管理失衡,焦慮到天天哭。後來她跟先生一起規劃「育兒輪班表」,每週開一次家庭會議,明確分配誰顧孩子、誰做家務。先生還會固定讓她有半天完全自由,好好放鬆。
新手媽媽的3個時間管理小技巧
- 固定開家庭會議:每週一次,把接下來的工作分清楚。
- 育兒輪班制度:不要怕講出自己的需求,固定安排各自的時間。
- 一定要有喘息時間:確保每個人都有真正休息的時候,媽媽不是超人,絕對需要休息!

有了知識還不夠,重點是怎麼跟另一半好好溝通!
我發現很多媽媽,其實不是缺乏知識和步驟,而是缺乏把這些觀念有效跟另一半溝通的方法。
如果你也總覺得「明明知道該怎麼做,但講到老公那邊就卡住」,很推薦你延伸看看這篇:〈夫妻金錢觀不同?這樣談錢不吵架!〉,裡面分享怎麼從「價值觀」開場,而不是「直接談錢」,讓溝通不再像地雷區。
同時也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八週記帳LINE社群」,這裡有許多媽媽彼此分享經驗與討論溝通方法,或許你能從群友們的實際經驗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做法與情緒支持。
最後要記得喔,育兒這件事是夫妻一起的事情,你們是隊友,不是對手!只要把事情講清楚、規劃好,就能讓家庭更幸福輕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