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近看到一個很有共鳴的貼文:「我明明很想存錢、想幫孩子準備教育基金、想買保險…但每次想到這些目標就覺得好累,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最後就什麼都沒做。」
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小編心裡想:這不就是很多新手媽媽的心聲嗎?
當媽媽之後,突然多了好多”應該”要做的理財目標:要存緊急預備金、要幫寶寶存教育基金、要買保險、要投資、要為退休做準備…每一個都很重要,但每一個都讓人壓力山大。
最後呢?可能就是什麼都想做,結果什麼都做不好,然後開始懷疑自己:「我是不是不適合理財?」
其實問題不是適不適合理財,而是需要學會「設定目標」這件事。
這篇文章,小編想跟大家分享財務目標設定的完整3步驟,以及3個真實案例,讓妳知道如何把理財夢想變成可以一步步實現的計畫。
為什麼新手媽媽特別需要設定財務目標?
在進入具體步驟之前,小編想先聊聊:為什麼設定財務目標這麼重要?
因為沒有目標,就不知道往哪裡走
想像一下,如果妳今天開車出門,但不知道要去哪裡,妳會怎麼辦?大概就是在路上繞來繞去,浪費油錢和時間吧。
理財也是一樣的。如果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存錢、要存到多少、什麼時候需要用到,那麼每一次的記帳、每一次的省錢,都會覺得:「我到底在幹嘛?這樣做有意義嗎?」
有目標,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動力。
因為當媽媽後,時間和金錢都變得更有限
當媽媽之前,妳可能還有時間慢慢摸索、慢慢存錢。但當媽媽之後,孩子一天天長大,教育基金的壓力越來越近,家庭開銷也越來越多。
這時候妳沒有辦法再漫無目的地理財了。妳需要知道:什麼是現在最重要的?什麼可以晚一點再做?怎麼用有限的資源,達到最需要的目標?
設定財務目標,就是幫妳在有限的時間和金錢裡,做出最好的選擇。
因為清楚的目標能減少焦慮感
很多新手媽媽的理財焦慮其實來自於不確定性。
不確定自己存的錢夠不夠、不確定自己做的選擇對不對、不確定萬一發生意外怎麼辦…這些”不確定”累積起來,就變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但當妳有了清楚的財務目標,並且知道自己正在往那個方向前進時,焦慮感就會減少很多。因為妳知道:我現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義的。
聽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但問題來了:要怎麼設定財務目標呢?
步驟1:釐清「為什麼」,找到真正重要的事
很多人在設定理財目標的時候,會直接跳到「我要存多少錢」、「我要買什麼投資工具」。
但小編想先問妳一個問題:妳為什麼要存錢?
這個問題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很多人回答不出來。或者說,答案都是別人告訴妳的:
- 「大家都說要幫孩子存教育基金,所以我也要存。」
- 「看到朋友在投資ETF,我也想試試看。」
- 「理專說這個保單很重要,所以我就買了。」
這些都不是妳真正想要的,而是”別人”覺得妳應該要的。
真正能夠支持妳長期執行的理財目標,必須來自於妳內心真正在意的事。
怎麼找到妳真正在意的事?
小編建議妳可以這樣問自己:
- 如果我有足夠的錢,我最想做什麼?
- 是想讓孩子上好一點的學校?
- 是想全家每年都能出國旅遊?
- 是想買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
- 還是想讓自己有機會重回職場,不用為了經濟壓力放棄夢想?
 
- 什麼事情讓我感到最焦慮?
- 是擔心萬一生病沒錢看醫生?
- 是擔心孩子的教育費用付不出來?
- 是擔心老了以後沒有足夠的退休金?
 
- 如果現在不做,5年後我會後悔嗎?
- 如果5年後孩子要上小學,發現沒有存到教育基金,我會後悔嗎?
- 如果5年後想創業,卻因為沒有緊急預備金而不敢行動,我會後悔嗎?
 
小編分享:身為規劃師最印象深刻的一個案例
說到這裡,小編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案例。小編本身也是 MomPower 家庭財務規劃師,我遇過很多學員,但有一位媽媽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她叫小雅,來找我諮詢的時候,整個人看起來壓力很大。她跟我說,她已經開始理財3個月了,列了一大堆目標:存緊急預備金、買保險、投資ETF、存教育基金…
「可是我發現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小雅有點沮喪地說,「每個月都覺得錢不夠用,壓力超級大。我是不是不適合理財?」
聽到這裡我問了她一個問題:「妳最在意的是什麼?如果只能先做一件事,妳會選什麼?」
小雅愣了一下,想了很久才說:「我最怕的是萬一我或老公出事,家裡沒有錢可以撐過去。我想要有一筆錢,讓我們家在最壞的情況下,還能有喘息的空間。」
聽完她的回答,我跟她說:「那我們就先專注在建立緊急預備金,其他的目標等這個做好之後再來規劃。妳不用每件事都同時進行。」
小雅聽了之後,整個人都放鬆下來。她說:「原來我可以先做一件事就好!我以為理財就是要全部一起做。」
後來小雅花了一年的時間,存到了6個月生活費的緊急預備金。當她達成這個目標的時候,整個人充滿了成就感,也更有信心往下一個目標前進。
她後來跟我說:「謝謝妳幫我釐清最重要的事。如果沒有妳,我可能早就放棄了。」
這個經驗讓我更確定:理財不是要同時做所有的事,而是要先找到現在「最重要」的那一件事。
所以現在每次協助學員做財務規劃時,我第一件事就是幫他們釐清:「對你們家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
因為只有當目標是你真正在意的,你才有可能堅持下去。
每個家庭的財務狀況不同,在意的事情也不一樣。如果妳也想要更清楚地釐清自己家庭的理財優先順序,MomPower 的家庭財務規劃師可以提供一對一諮詢,幫妳找到最適合你們家的理財方向。
這個步驟的關鍵提醒
- 不要貪心,先選1-2個最重要的目標就好
- 目標要是「妳真正在意的」,不是別人要妳做的
- 可以跟另一半一起討論,找出你們共同的目標
當妳釐清了「為什麼」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想「怎麼做」。

步驟2:拆解「怎麼做」,把大目標變成小行動
很多人在設定目標的時候,會直接寫:「我要存100萬」。
聽起來很有決心,但問題是:妳要怎麼存到100萬?
一個好的財務目標,不是只有一個數字,而是要能夠拆解成具體”可執行”的小行動。
三個關鍵問題,幫妳拆解目標
問題1:時間軸 – 我什麼時候需要這筆錢?
- 如果是緊急預備金,通常建議1年到2年內完成
- 如果是孩子的教育基金,可能有10-15年的時間
- 如果是買房頭期款,可能需要3-5年
時間軸決定了妳的策略。
如果時間很短(1年內),妳就需要更積極地存錢,可能要從現在的開銷裡擠出更多預算。
如果時間很長(5年以上),妳就有更多元的理財工具可以選擇,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做規劃。
問題2:數字具體化 – 我每個月需要存多少?
假設妳的目標是存到30萬的緊急預備金,時間是2年。
那麼妳每個月需要存多少?
30萬 ÷ 24個月 = 12,500元/月
看到這個數字妳可能會想:「我每個月存不到12,500元怎麼辦?」
這時候妳有兩個選擇:
- 調整時間:如果存不到12,500元/月,那麼就把時間拉長到3年,變成每個月存8,300元
- 調整金額:如果真的存不到,那麼就先從存到3個月生活費開始,之後再慢慢增加
重點是:目標要實際,不要一開始就設定一個完全做不到的數字,讓自己挫折。
問題3:具體行動 – 我每天/每週要做什麼?
光是知道每個月要存12,500元還不夠,妳還要想:我要怎麼存到這筆錢?
可能的行動包括:
- 每個月發薪日,就先把12,500元轉到另一個帳戶
- 開始記帳,找出可以減少的開銷
- 每週檢視一次預算,確保自己有照著計畫走
- 善用信封袋或分帳戶管理法,把錢分門別類管好
如果妳也想要像佩佩一樣,有專業協助把目標拆解清楚、建立完整的執行計畫,MomPower 的家庭財務規劃師可以提供家庭財務分析一對一諮詢,幫妳從目標設定到具體行動都規劃好。
而在日常執行過程中,如果需要有人陪伴建立記帳習慣,我們的記帳陪跑教練可以透過60天存款成長計畫,手把手帶妳養成理財習慣。
家庭財務規劃師分享:佩佩的「教育基金計畫」
小編最近聽我們的規劃師夥伴分享,有一位學員佩佩的故事很有參考價值。
佩佩的大女兒今年3歲,她希望在女兒上小學之前,能夠存到20萬的教育基金。
一開始佩佩只有一個模糊的想法:「我要幫女兒存錢。」
後來在規劃師夥伴的協助下,她開始用拆解的方式來規劃:
時間軸:女兒6歲上小學,還有3年時間
數字具體化:20萬 ÷ 36個月 = 5,556元/月
具體行動:
- 每個月把老公的部分薪水直接轉到教育基金專戶
- 每年的紅包錢全部存進去
- 自己接案賺的錢,50%放進教育基金
佩佩說,當她把目標拆解成這樣之後,突然覺得「好像真的做得到欸!」
現在她每個月看到教育基金專戶的數字慢慢增加,都覺得很有成就感,也更有動力繼續執行下去。
這個步驟的關鍵提醒
- 目標要能拆解成「每月/每週的行動」,不要只是一個數字
- 如果覺得做不到,就調整時間或金額,不要放棄
- 具體行動要寫下來,不要只是想在腦子裡
當妳把大目標拆解成小行動之後,最後一步就是:定期檢視和調整。

步驟3:定期「看進度」,調整不是失敗,而是成長
很多人在設定目標的時候,都會想:「我一定要照著計畫走,不能改變。」
但小編想告訴妳:理財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妳的生活狀況不斷調整。
為什麼需要定期檢視?
因為生活會變,妳的需求也會變。
- 可能原本計畫每個月存10,000元,但突然多了一筆意外開銷,這個月只能存8,000元
- 可能原本想存教育基金,但發現緊急預備金還不夠,需要先把重心放在緊急預備金上
- 可能原本覺得壓力很大,但執行一段時間後發現其實沒那麼困難,可以稍微提高存錢的金額
定期檢視,就是讓妳有機會看看,自己做得怎麼樣,並且調整下一步的方向。
建議的檢視頻率
小編建議妳可以這樣安排:
- 每週:快速看一下這週的支出,有沒有超出預算?(花5分鐘就好)
- 每月:月底的時候,看看這個月存到多少錢?有達成月目標嗎?(花15-20分鐘)
- 每季(3個月):回顧一下這3個月的財務狀況,有什麼需要調整的?(花30分鐘)
- 每半年或每年:重新檢視妳的理財目標,有些目標可能已經達成,有些目標可能需要調整(花1-2小時)
不用每次都做得很完美,但要固定做。
就像體重管理一樣,不是每天量體重才有用,而是要定期量才知道自己有沒有在往目標前進。
檢視的時候,問自己這3個問題
1. 我有照著計畫走嗎?
如果有,太好了!給自己一個鼓勵,繼續保持。
如果沒有,不要責怪自己,而是問:「為什麼沒有照著計畫走?是目標設得太高?還是遇到了什麼困難?」
找出原因後,就可以想辦法調整。
2. 這個目標還是我想要的嗎?
有時候,妳會發現當初設定的目標,現在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這很正常,不要覺得自己「三心二意」。調整目標,是因為妳更了解自己了。
生活會改變,優先順序也會改變。重要的是:妳現在做的事情,要是妳現在真正需要的。
3. 下個月/下一季,我可以做什麼調整?
檢視的目的,不是要責怪自己,而是要找出「下一步可以怎麼做得更好」。
可能是:
- 調整存錢的金額(提高或降低都可以)
- 改變執行的方式(例如從手動轉帳改成自動扣款)
- 增加一個新的小目標(例如原本只記帳,現在開始分類管理)
小編提醒:調整不是失敗,而是讓目標更符合妳現在的狀況。
記帳陪跑教練分享:芸芸的「彈性調整法」
我們的記帳陪跑教練跟小編分享過一個很棒的案例,學員芸芸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芸芸一開始設定的目標是「每個月存15,000元」。
前3個月,她都有達成目標,覺得很開心的跟教練分享說:「我發現自己也可以存到錢欸!」
但到了第4個月,寶寶突然生病,醫療費花了2萬多,芸芸只存到5,000元。
她一開始很自責,覺得自己失敗了。
但記帳陪跑教練跟她說:「這次只是遇到意外,不是妳做不好。」教練建議她可以怎麼調整。
芸芸調整了下個月的目標:「這個月先存8,000元就好,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之後再慢慢回到原本的步調。」
結果第5個月她存了12,000元,第6個月又回到15,000元。
芸芸後來跟教練分享:「我以前以為設定目標就是要『堅持到底』,但現在我知道,有時候『彈性調整』反而才是能夠長期執行下去的關鍵。」
如果想要有人陪伴一起建立理財習慣,學習如何檢視和調整,我們的60天存款成長計畫就是專門為此設計的,透過8次一對一諮詢,陪妳走過理財的每一個階段。
這個步驟的關鍵提醒
- 檢視不是要找自己的錯,而是要找到改進的方向
- 調整目標不是失敗,而是更了解自己的需求
- 慶祝每一個小成就,不要只看還沒達成的部分
- 給自己犯錯的空間,不要追求完美

新手媽媽最常問的3個理財目標問題
在分享完3步驟之後,小編整理了幾個新手媽媽最常問的問題:
Q1:我的目標太多了,怎麼辦?
小編的建議:一次只專注在1-2個最重要的目標。
很多人一開始很有衝勁,想同時做好多件事:存緊急預備金、存教育基金、買保險、投資…結果每件事都做不好,最後什麼都沒達成。
不如先選擇1-2個「現在最重要、最緊急」的目標,等這個做好之後,再往下一個目標前進。
妳可以問自己:如果只能選一個目標,我最想完成的是什麼?
Q2:我的目標總是達不到,是不是我不適合理財?
小編的答案:不是妳不適合理財,可能是目標設得太高或執行方式不適合妳。
很多人設定目標的時候,都會想:「我要每個月存20,000元!」聽起來很熱血,但如果妳每個月只能存8,000元,那這個目標就太高了。
建議妳可以這樣做:
調整1:把目標降低
- 例如原本想每個月存20,000元,改成先存10,000元
- 等妳穩定執行3個月後,再評估要不要提高金額
調整2:改變執行方式
- 例如原本用記帳APP覺得麻煩,改用信封袋管理法
- 例如原本自己手動轉帳常忘記,改成設定自動扣款
調整3:找專業協助重新檢視
- 有時候自己看不清楚問題在哪裡,找專業的家庭財務規劃師協助檢視
- 規劃師可以幫妳看目標是否合理、執行方式是否適合妳的生活型態
- MomPower 的家庭財務規劃師提供家庭財務分析一對一諮詢,幫妳找到最適合的理財節奏
小編想說:達不到目標不是失敗,而是給妳一個機會重新調整。每次調整,妳都會更了解自己一點。
Q3:我記帳記了好久,但還是存不到錢,為什麼?
小編的答案:記帳只是第一步,妳還需要「分析」和「行動」。
很多人以為記帳就能存到錢,但其實記帳只是「看清楚錢花在哪裡」,真正能存到錢的關鍵,是妳有沒有根據記帳結果做出改變。
記帳的三個階段:
階段1:記錄
- 把每一筆花費都記下來
- 目的: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
階段2:分析
- 看看錢都花在哪裡?哪些是必要的?哪些可以減少?
- 目的:找出可以調整的地方
階段3:行動
- 根據分析結果,設定每個類別的預算
- 照著預算來花錢,並且定期檢視
- 目的:真正把錢存下來
很多人卡在「階段1→階段2」,只會記帳,但不會分析;或者卡在「階段2→階段3」,知道要改,但不知道怎麼改。
如果妳覺得一個人做這些很困難,建議妳可以參加我們的60天存款成長計畫,會有專業的記帳陪跑教練陪妳一起做財務分析,幫妳找出可以調整的地方,並且陪妳一步步執行。
小編的溫暖提醒:妳已經很棒了
寫到這裡,小編想跟每一位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媽媽說:
妳願意花時間看這篇文章,願意思考怎麼為家庭規劃未來,這本身就已經很棒了。
很多人連想要改變的念頭都沒有,但妳有。
設定財務目標,不是要讓妳變得完美,而是要讓妳在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時,能夠更有底氣,更有安全感。
理財不是一場賽跑,不需要跟別人比。妳只需要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
可能今天只是開始記帳、可能這個月只是多存了1,000元、可能只是終於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這些都是進步,都值得鼓勵。
妳不需要一次做對所有的事,妳只需要願意開始,然後慢慢調整。
3步驟總整理:從夢想到實現
讓我們回顧一下這篇文章的重點:
步驟1:釐清「為什麼」
✅ 找到妳真正在意的事
✅ 選擇1-2個最重要的目標
✅ 不要追求別人眼中的目標
步驟2:拆解「怎麼做」
✅ 確定時間軸:什麼時候需要這筆錢?
✅ 數字具體化:每個月要存多少?
✅ 具體行動:每天/每週要做什麼?
步驟3:定期「看進度」
✅ 建立檢視習慣:每週、每月、每季、每年
✅ 問自己3個問題:有照著計畫走嗎?目標還是我想要的嗎?可以做什麼調整?
✅ 記住:調整不是失敗,而是成長
如果妳還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不妨就從今天開始,花10分鐘,問自己這3個問題:
- 我最想要達成的理財目標是什麼?(只選1個)
- 我需要在什麼時候達成?
- 我每個月可以做什麼具體的行動?
把答案寫下來,就是妳理財的第一步。
然後,每個月回來看看這張紙,問自己:「這個月我做得怎麼樣?」
一步一步來,妳一定可以的。
延伸閱讀
想了解更多新手媽媽理財的實用內容,歡迎參考:
- 新手媽媽理財第一步:從混亂到有序的金錢管理
- 當媽媽後才發現錢不夠用?5個財務現實新手媽媽必知
- 錢總是不夠用?新手媽媽常見的3個財務漏洞,你中了幾個?
- 新手爸媽怎麼分配育兒開銷?這個方法讓財務不再是引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