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記帳、控制預算,老公只管賺錢從不過問。結果月底一看帳戶,錢還是不夠用,他卻質問我:「妳到底把錢花去哪了?」我真的好委屈⋯為什麼理財都是我一個人的事?
這個故事讓小編想起很多媽媽的困境。當了媽媽後,突然多出好多財務責任:記錄寶寶的花費、規劃教育基金、比價奶粉尿布⋯可是另一半呢?好像只要把薪水匯進來,其他的事就跟他無關了。
其實理財從來不該是一個人的責任,而是需要夫妻分工合作的家庭任務。本篇小編想跟大家聊聊,新手媽媽和另一半該如何做好理財分工,讓金錢管理不再是妳獨自扛的壓力,而是兩個人一起努力的目標。
為什麼夫妻理財分工這麼重要?
在進入具體方法之前,小編想先和大家聊聊:為什麼理財分工這麼重要?
1. 避免理財孤島現象
很多家庭會陷入一種狀況:一個人管錢,另一個人完全不知道家裡的財務狀況。這就像是在家裡蓋了一座理財孤島,管錢的人孤軍奮戰,壓力山大;不管錢的人則覺得反正有人處理就好,完全無感。
當家庭遇到財務困境時,兩個人就會互相指責:「都是你亂花錢!」、「你根本不知道我有多辛苦!」吵架就這樣開始了。
2. 發揮各自優勢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事。有人對數字敏感,適合管帳;有人擅長規劃,適合做財務目標設定;有人善於資訊收集,適合研究投資工具。
好的理財分工,就是讓每個人做自己擅長的事,而不是把所有責任丟給一個人。
3. 建立共同目標感
當兩個人都參與理財,就更容易建立我們在一起為家庭努力的感覺。這種共同目標感,會讓夫妻關係更緊密,也更有動力一起存錢、一起達成目標。
從小編接觸過的許多家庭來看,理財分工明確的夫妻,不但較少因為錢吵架,存錢速度也往往更快。因為兩個人都知道家裡的狀況,都願意為了共同目標努力。
新手爸媽常見的理財分工失衡問題
在談解決方法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新手爸媽最常遇到的理財分工問題:
問題1:全丟給一人負責型
「反正你比較懂理財,家裡的錢都交給你處理就好。」結果就是一個人扛下所有理財責任,另一個人完全不參與。
為什麼會有問題?
- 管錢的人壓力大,容易感到精疲力竭
- 不管錢的人不了解財務狀況,容易有錢怎麼這麼少的誤解
- 萬一管錢的人生病或發生意外,另一半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問題2:各管各的型
「我管我的收入,你管你的支出,互不干涉。」聽起來很公平,但實際上卻可能造成更大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問題?
- 看不到整體財務全貌,無法做有效規劃
- 容易有你花得比我多的比較心態
- 重要的家庭目標(如買房、教育基金)難以推進
問題3:一人賺錢一人花型
「我負責賺錢,你負責花錢管家。」這種分工看似傳統,但在家庭中容易產生爭執。
為什麼會有問題?
- 賺錢的人容易覺得「我在外面賺錢很辛苦,你怎麼還亂花」
- 管家的人容易覺得「你根本不知道家裡開銷有多大」
- 雙方都覺得不被理解,容易累積怨氣
看到這裡,妳是不是也發現自己家有類似的狀況?
別擔心,接下來小編要分享具體的分工方法,幫助夫妻建立更平衡、更有效的理財分工。
夫妻理財分工的3大核心原則
在分配具體任務之前,小編想先和大家分享三個理財分工的核心原則。掌握這三個原則,你們就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家的分工方式。
原則1:責任共擔,而非任務對分
很多人以為理財分工就是你做這個、我做那個,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建立我們一起負責的心態。
即使是一個人在做記帳,另一個人也要定期了解財務狀況;即使是一個人在研究投資,重大決策還是要兩個人一起討論。這不是互相監督,而是互相支持。
原則2:依據能力與興趣分配,而非性別刻板印象
不要預設女生比較細心所以要記帳或男生比較懂投資所以要管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應該根據實際狀況來分配。
好的分工問題應該是:
- 我們誰比較擅長什麼?
- 誰對哪件事比較有興趣?
- 誰現在有比較多時間可以處理?
原則3:保持彈性,願意調整
家庭狀況會改變,每個人的能力和時間也會改變。分工不是一翻兩瞪眼的決定,而是可以隨時調整的彈性安排。
後面小編會分享具體的定期檢視方法,幫助你們持續優化理財分工。
具體的理財任務分工建議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家庭理財到底有哪些任務?以及可以怎麼分工?
日常理財任務清單
小編把家庭理財任務分成四大類,幫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可以如何分工:
類別A:日常金流管理
- 記錄每日支出
- 整理發票和收據
- 檢查信用卡帳單
- 繳交各種帳單(水電瓦斯、保險費等)
- 提領生活費
分工建議:可以一人記帳,一人覆核。
例如一個人負責每天記錄,另一個人每週檢查一次帳目,看看有沒有遺漏或異常。
類別B:財務規劃與目標設定
- 設定家庭財務目標(買房、旅遊基金、教育基金等)
- 制定每月預算
- 規劃保險需求
- 計算緊急備用金
- 評估重大支出
分工建議:這類任務需要兩個人一起討論決定。
可以每月固定找一個時間(例如月初的某個週末),一起坐下來討論這個月的財務規劃。
類別C:投資與資產管理
- 設定投資目標與風險承受度
- 執行實際投資操作(開戶、下單、買賣)
- 定期檢視投資績效與報酬
- 調整與再平衡資產配置
- 學習投資理財知識
分工建議:
可以「一人主研究,一人做把關」。對投資比較有興趣的人負責研究,但重大投資決策一定要兩人討論後才執行。
小編提醒:
投資知識需要時間學習和累積,如果想要更深入學習財商知識,MomPower的財商課程有系統性的學習內容,可以幫助你更快掌握投資理財的核心觀念。
類別D:生活消費資訊收集
- 比價日常育兒用品(奶粉、尿布、玩具等)
- 尋找購物優惠與折扣資訊
- 研究政府育兒補助與津貼方案
- 收集托育、保母等育兒服務資訊
- 評估生活消費選擇(如月子中心、親子館等)
分工建議:根據各自的興趣和時間分配。
例如一個人負責比價育兒用品、尋找購物優惠,另一個人負責研究補助方案和評估育兒服務。

從零開始:如何和另一半開啟理財分工對話?
看到這裡,妳可能會想:「這些方法看起來很好,但我該怎麼跟另一半開口討論呢?」
小編知道很多媽媽最困難的不是理財本身,而是不知道如何和另一半溝通。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對話步驟,希望能幫助妳順利開啟這個話題。
Step 1:選個好時機,創造對話氛圍
不要在吵架的時候談,也不要在對方累到不行的時候談。選一個彼此都放鬆、有時間的時刻,例如:
- 週末早上一起吃早餐時
- 孩子睡了之後的夜晚
- 一起散步的時候
小編的實際觀察:
有小孩的家庭要找到這種兩個人都放鬆的時段真的很難。可能需要特別規劃一個時段,或是先觀察家裡哪個時段兩個人的狀態都是比較輕鬆、可以好好聊天的。
有些家庭一天可能只有大約10分鐘這樣的重疊時段,沒關係!就算只有10分鐘也很珍貴,重點是有開始溝通。
Step 2:從我們的角度出發
不要用指責的語氣,例如「你都不管家裡的錢」。而是用我們來開啟話題:
可以這樣說:
「我最近在想,我們家的理財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我覺得如果我們能一起分工,可能會更輕鬆,你覺得呢?」
Step 3:分享現況,表達需求
誠實地分享妳現在的感受和需求,但不要指責:
可以這樣說:
「我一個人管錢壓力蠻大的,有時候我也不確定這樣做對不對。我希望我們可以一起來做這件事,你的意見對我很重要。」
Step 4:具體提出分工建議
直接拿出這篇文章的分工清單,一起討論:
可以這樣說:
「我看到一些理財分工的建議,我們可以一起看看哪些適合我們?」
Step 5:小步開始,逐步調整
不要一次要求太多改變,可以從最簡單的一兩項開始:
可以這樣說:
「我們先試試看這個月我負責記帳,你每週花10分鐘和我一起檢查一次,好嗎?」
小編的暖心建議:
如果妳在執行理財分工時遇到困難,或是想聽聽其他媽媽們都怎麼和另一半溝通,歡迎加入MomPower的「8週存款成長營LINE社群」。在社群裡你可以問問其他媽媽的經驗、聽聽大家的意見,有時候其他家庭的實際做法會給妳很多靈感!
理財分工後的3個持續檢視重點
前面提到分工要保持彈性、願意調整,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小編建議每3-6個月檢視一次,重點關注這三個面向:
檢視點1:溝通是否順暢?
定期問問彼此:
- 「你覺得現在的分工方式還ok嗎?」
- 「有沒有什麼地方需要調整?」
- 「我們的理財目標是不是需要修正?」
建議每月至少有一次理財約會,兩個人好好坐下來聊聊家裡的財務狀況。不用很正式,可以是週末一起吃早午餐時,或是孩子睡了之後的10分鐘對話。
檢視點2:負擔是否平衡?
注意觀察:
- 有沒有一方負擔過重?
- 分工是否考量了彼此的時間和能力?
- 是否需要重新分配?
如果發現某一方壓力太大,要即時調整,不要等到吵架才處理。
分工的目的是讓兩個人都輕鬆一點,而不是製造新的壓力。
檢視點3:目標是否達成?
定期檢視:
- 存錢目標有沒有如期達成?
- 財務狀況是否改善?
- 夫妻對金錢的焦慮是否減輕?
如果分工後狀況沒有改善,就要誠實討論問題出在哪裡,一起找解決方法。也許是分工方式需要調整,也許是目標設定得太高,或是需要學習更多理財知識。
真實案例分享:從一人獨扛到夫妻合作
最後小編想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經當事人同意分享)。
雅婷的故事:
雅婷當媽媽後,自然而然接下家裡所有理財工作。她每天記帳、規劃預算、研究保險投資,累得要命。老公則覺得「反正妳在做就好」,完全不參與。
有一次雅婷生病住院幾天,老公突然要處理家裡的財務,才發現:
- 不知道各種帳單什麼時候要繳
- 不知道家裡的錢存在哪裡
- 不知道保險買了哪些
這次經驗讓他們開始認真討論理財分工。現在他們的做法是:
- 雅婷負責日常記帳和比價
- 老公負責繳帳單和研究投資
- 每月第一個週日一起檢視財務狀況
- 重大財務決策一定兩人討論
半年後,雅婷跟小編說:「壓力真的小很多,而且我們因為錢吵架的次數也減少了。更重要的是,我覺得我們是真正的『夥伴』,一起為家庭努力。」

小編的溫柔提醒
小編知道妳現在可能很累,覺得好像什麼都要自己扛。但理財真的不該是妳一個人的責任。
試著和另一半開啟對話,一起建立屬於你們的理財分工方式。
- 溝通不是指責,而是一起找解決方法
- 分工不是對立,而是互相支持
- 理財不是負擔,而是一起為家庭努力
如果一開始不順利也沒關係,慢慢來。小步前進,總比原地不動好。妳不是一個人,我們一起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