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規劃

帶嬰兒出國旅遊,旅平險這樣買才安心!實用投保檢查表

上週分享了帶寶寶出國保險的基本觀念後,小編又收到好多媽媽私訊:「道理我都懂了,但實際要怎麼操作?」、「到底要準備什麼文件?」、「投保流程會很複雜嗎?」 身為貼心的部落格小編,當然要來一篇超實用的操作指南!今天就手把手教大家,從準備到投保到理賠,每個步驟都不漏掉。 投保前的功課:先搞清楚自己的狀況 在開始投保之前,有些基本功課一定要做,這樣才不會白忙一場或是買到不適合的保障。 第一步:盤點孩子現有的保險 很多媽媽都忽略了這一步!拿出孩子所有的保險單,包括: 把所有「身故保額」加起來,看看距離69萬還有多少空間。如果已經接近上限,就要選「無身故保障」的方案;如果還有空間,選擇就比較多了。 第二步:確認旅遊天數和目的地 這會影響保費計算和保障需求: 第三步:評估家庭風險承受度 誠實問問自己: 投保方式選擇:快速 vs 保額大比拚 了解自己的需求後,就要選擇投保方式。目前主要有兩種管道: 網路投保:速度取勝 適合對象:孩子7歲以下、時間緊迫的家庭 優點: 限制: 線上要保(需簽名):保障取勝 適合對象:提前規劃、想要高保額的家庭 優點: 限制: 實際選擇時,我建議先看時間,再看需求。如果距離出發不到3天,就選網路投保;如果時間充裕又想要高保額,就選要保書方案。 超詳細投保流程步驟 不管選哪種方式,投保前都要準備這些資料: 必備文件清單 □ 孩子的基本資料 □ 要保人資料 □ 旅遊資訊 網路投保流程 Step 1:選擇保險公司官網 建議選擇知名度高、客服品質好的公司。記得要從官方網站進入,不要點來路不明的廣告連結。 Step 2:填寫基本資料 Step 3:選擇保障方案 這是最重要的步驟!要注意: Step 4:確認保費並付款 Step 5:收取電子保單 通常付款後1小時內就會收到電子保單,記得存檔並列印一份帶在身上。 要保書方案流程 前面步驟跟網路投保差不多,但多了簽名回傳的程序: 額外步驟:簽名回傳 投保時的常見陷阱與解決方案 做了這麼多功課,我發現有些陷阱特別容易讓爸媽踩到: 陷阱1:保額選太低,實際不夠用 狀況:為了省錢選最低保額,結果真的用到時才發現不夠。 解決方案:寧可保額高一點,也不要為了省小錢冒大風險。尤其是醫療和個人責任險,多花一點錢買安心很值得。 […]

帶嬰兒出國旅遊,旅平險這樣買才安心!實用投保檢查表 Read More »

帶寶寶出國前的小煩惱:為什麼我買不到旅平險?

最近暑假到了,小編收到好多媽媽的詢問:「為什麼我想幫寶寶買旅平險,保險公司卻說無法投保?」身為部落格小編,我決定深入研究這個問題,發現原來帶嬰幼兒出國的保險眉角真的不少!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整理的心得。 為什麼保險公司說孩子「無法投保」? 小編看到有位媽媽在我們的社群裡哭訴:「明明大人可以輕鬆買旅平險,為什麼帶10個月大的寶寶出國卻被拒保?」相信很多新手爸媽都有過這樣的困惑。 其實背後有個重要的法規限制,就是所謂的「69萬保額上限」。根據保險法規定,15歲以下孩子的身故保額(包含壽險、意外險、旅平險)累計不能超過69萬元。許多孩子光是學生平安保險加上爸媽之前買的意外險,就已經接近這個上限了。 更麻煩的是,大部分旅平險都是「套餐式」設計,主約和附約有固定比例。如果孩子只剩幾萬元的投保空間,那醫療險保額可能只有幾百元,根本沒什麼實際保障效果。 原來還有「無身故保障」的選擇 不過研究後我發現,現在有些保險公司推出了專門給小朋友的「無身故保障」旅遊險! 這種保險不包含死亡理賠,專注在醫療和意外傷害保障,所以不會受到69萬限制。說實話,帶孩子出國我們最擔心的本來就是生病就醫,而不是其他意外,這樣的設計其實很貼心。 目前市面上確實有幾家保險公司提供這類商品,有些甚至還包含海外突發疾病保障,讓爸媽更安心。 醫療保障才是關鍵重點 想像一下這個情境:在日本某個深夜,寶寶突然發高燒,你們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急著找醫院,結果醫療費超貴…這才是真正讓爸媽害怕的狀況啊! 一般來說,兒童旅平險的醫療保額大多在3-6萬左右,對於亞洲短程旅遊其實已經足夠應付常見的感冒發燒。如果是去歐美或者比較長天數的旅行,可能要考慮保額更高的方案。 特別要注意的是「法定傳染病保障」,對於免疫力還在發育的寶寶來說很重要。如果孩子在國外感染流感、腸病毒等,沒有這項保障可能面臨理賠爭議。 個人責任險:小孩闖禍的救星 除了醫療保障,還有一個常被忽略但超重要的項目:個人責任險! 小孩在新環境容易興奮過頭,可能不小心破壞飯店設施、撞倒昂貴物品,或是無意間碰撞到其他旅客。個人責任險的保費通常很便宜,但保障範圍可以從25萬到100萬,真的是低成本高保障的選擇。 我就聽過有媽媽分享,她家寶寶在韓國飯店大廳興奮跑跳,結果撞倒了昂貴花瓶,幸好有個人責任險幫忙處理賠償問題。 投保方式比你想的簡單 研究下來發現,其實投保方式沒那麼複雜: 7歲以下的孩子,爸媽可以直接網路投保,最快1小時就生效!對於臨時決定出國的家庭超方便。 7歲以上就需要孩子親自簽名,要提前幾天準備要保書。 建議全家投保同一家保險公司,這樣萬一需要理賠時,文件處理會方便很多。而且多數保險公司都規定要先幫爸媽投保,才能幫孩子加保。 實用的投保前檢查清單 整理了一個超實用的檢查清單給大家: Step 1:確認孩子現有保險額度翻出學生平安保險單和之前買的意外險,計算一下還有多少投保空間。 Step 2:選擇投保方式7歲以下選網路投保最快,時間充裕的話可以考慮要保書方案(通常醫療保額更高)。 Step 3:確認保障內容醫療保額夠用嗎?有包含法定傳染病嗎?個人責任險額度足夠嗎?有海外緊急救援服務嗎? Step 4:準備投保資料孩子身分證字號、信用卡、詳細旅遊行程。 別讓保險成為旅遊的阻礙 看完這些資訊,希望能幫助正在煩惱的爸媽們!記住一個重要原則:先求有保障,再求保障完美。 即使保額不是最高的,至少有基本保障總比什麼都沒有好。而且比起研究保險,這些事情其實更重要:出發前諮詢小兒科醫師、準備常用藥品、查好當地醫療資源、安排適合寶寶的行程。 當然,每家保險公司的條款和方案都不太一樣,實際投保時還是要仔細閱讀條款內容,或者找專業的保險顧問討論,畢竟保險商品會隨時調整更新。重點是找到最適合自己家庭狀況的保障方案! 想要更多理財支持?歡迎加入我們的學習社群! 寫完這篇文章,我深深覺得當爸媽真的不容易,要考慮的風險和花費比以前多好多!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希望學習更全面的家庭財務規劃,包括如何存旅遊基金、規劃保險預算等等。 很推薦加入我們的「8週存款成長營 | 每週三LiveTalk分享存錢記帳小技巧」群組!裡面有超過3100位媽媽一起討論家庭理財大小事,每週三中午還會有專業的理財規劃師和教練分享實用的生活財商技巧。 不管是想存旅遊基金、學習記帳方法,還是規劃家庭保險預算,都能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和專業建議。大家互相鼓勵、一起成長,讓理財變得不再孤單! 點我加入8週存款成長營 延伸閱讀 想了解更多帶寶寶出國的完整攻略嗎?小編也為大家準備了後續文章: 下一篇:帶嬰兒出國旅遊,旅平險這樣買才安心!實用投保檢查表 詳細的投保流程、文件準備清單,還有超實用的檢查表讓你不會漏掉任何步驟! 完整攻略:全家出國旅遊預算怎麼抓?從機票到保險的完整花費規劃 保險費該佔旅遊預算多少比例?如何聰明存旅遊基金?讓每一塊錢都花得有價值!

帶寶寶出國前的小煩惱:為什麼我買不到旅平險? Read More »

新生兒醫療險怎麼買?避開常見業務話術,媽媽也能買對保單!

今天要來聊一個很多新手爸媽都超煩惱的問題——「新生兒醫療險到底要怎麼買?」尤其面對滿天飛的推銷訊息、熱賣保單,還沒生完就開始焦慮:「我是不是太慢?會不會買不到?」 這篇文章不是保險業務視角,而是寫給像妳一樣,正在為孩子多想一步、卻也不想踩雷的媽媽們。讓妳用媽媽的語言,搞懂保險到底怎麼挑比較不會後悔。 為什麼很多媽媽保錯保單? 我陪過很多媽媽聊保單,她們都說過這種話: 「朋友說這張熱門我就買了。」 「業務講太快,我根本來不及問。」 「我以為有保,結果根本沒保到重點。」 這種狀況不是少數。所以我才想寫這篇,讓妳不需要先看一堆條文,也可以先掌握幾個方向,知道哪些是容易踩雷的地段。 根據數據:寶寶住院真的比你想的多 根據衛福部112年的統計,0~4歲的孩子總人口約79萬人,光是住院人數就將近12萬人,也就是說,幾乎每7個孩子裡,就有1個住過院。📎 資料來源:衛福部112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 所以很多人會說,剛出生最好就先準備好醫療險,不是因為怕,而是因為真的比較容易遇上突發狀況。 但也不是說「買了就安心」,因為如果條款沒搞懂、保障買歪,到時候真的用不上,那個失落感真的會想翻桌。 怎麼選擇適合寶寶的醫療險?4個重點避開地雷 那如果妳現在已經有點眉角了,也知道不是買越貴越好,接下來這四個方向,妳可以當成整理思緒的提醒,幫自己找出最適合你家寶寶的那張保單。 1. 不要只聽「這張很熱賣」,要看你家寶寶的狀況 有些業務會說:「這張很搶手,錯過就買不到了!」聽起來真的會讓人焦慮到心跳加速。尤其是對新手媽媽來說,整天都在擔心寶寶的健康與發展,再加上一堆人說「這要趕快保」,真的很容易讓人覺得自己是不是太慢了、是不是錯過了什麼。 我知道,這種壓力真的會壓在心裡。尤其你只是想幫孩子多準備一點的時候。 但每個寶寶的體質、出生狀況都不一樣,像是早產、體重偏低、出生有一點小狀況的,都可能會讓保險公司用「不符合承保條件」為由拒保。 所以其實最好的做法是:還在懷孕的時候,就先開始了解醫療險的條款與限制,等寶寶出生、報完戶口拿到身分證號,就能馬上送件投保。 不是要妳變成超前部署女王,而是讓自己在迎接沒日沒夜生活前,先多準備一點「心裡不慌」的空間。 2. 實支實付 vs. 住院日額,差在哪? 這兩個理賠方式是醫療險裡的基本組合,但很多人只聽名字會以為:「不就是住院就會賠嗎?」其實中間的眉角差很多: 這兩種預算充足的情況下建議搭配著保,因為寶寶住院的時候,常常是媽媽全天顧病房、爸爸還要顧大寶,還得排班。住院日額可以補貼這段時間你請假顧小孩的成本,而實支則是補醫療費用。 3. 保單條款到底寫了什麼?這些小字才是重點! 很多媽媽以為「實支實付」就是我花多少,保險就賠多少,但其實根本不是這麼簡單。保險公司會看你花的項目是不是符合條款、是不是在保單認定的範圍裡。 像這些條款的定義,就很容易踩雷: 所以真的,千萬不要只聽業務說「這很完整、很熱賣」就簽下去,自己先搞懂條款內容,才不會到時候在理賠現場被打回票,氣到想拿保單丟人。 4. 預算也要顧,別把錢都壓在寶寶身上 當了爸媽之後,我們很自然地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什麼都想先幫他準備好、保好,生怕哪個地方沒顧到。但其實,保險不是只看誰年紀小、風險高就先保誰,而是要回到「整體家庭的配置」來思考。 我們不是不愛孩子,而是要知道怎麼配置資源才不會讓自己先倒。保險的角色,是在風險來的時候,讓一家人都站得住。 所以如果預算有限,寶寶可以先保基本的實支+日額,大人也一定要顧好自己的風險保障。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整個家可以平穩度過那些「萬一真的來了」的時候。 👉 你也曾一頭熱地查保險、研究產品,最後反而更迷惘,不妨延伸看看這篇:〈我只想幫寶寶存紅包,為什麼變成在研究ETF?〉,講的就是我們這種「只想做好一件事,結果越查越怕做錯」的媽媽心情,看完真的會鬆一口氣。 搞懂整體財務,保單才能選對 有一位媽媽在寶寶出生後不久,寶寶因為發燒住院了三天。她原本以為有保險可以申請理賠,結果才發現,自己當初挑的那張保單竟然不包含住院給付,完全派不上用場。 她一邊照顧寶寶,一邊處理醫療費用的壓力,還要扛著「怎麼沒早點弄清楚」的懊惱。後來她來找我時,說自己其實不是沒想過要保,只是資訊太多太亂,每次想處理就被生活打斷,直到這次住院才被逼著正面面對。 我們一起做了《家庭財務分析報告》,把整個家庭的保障、支出、保費重新攤開來看,才發現她的大人保障完全沒顧到、孩子的保單設計也不太符合實際風險。這份報告讓她第一次有了清楚的全貌,知道什麼是該先補強、什麼可以等。 📌 推薦服務:《家庭財務分析報告》比起只做保單健檢,這份報告幫你看懂整體家庭財務狀況,理清保費預算與保障排序,少花冤枉錢、也少一點心累。 她後來跟我說:「早知道這樣分析一遍可以這麼清楚,我早就做了,不用這次住院來逼我學功課。」 小結:媽媽不是什麼都要懂,但可以更有選擇權 很多媽媽會覺得「我是不是太晚知道了?」但其實我們每天在育兒的混亂中都在學、都在試,能願意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就已經很棒了。 如果妳有在研究保單、聽過業務講了一大堆結果還是搞不懂,或者妳只是想先搞清楚「我到底該從哪裡開始看懂保單」,這邊有個免費課程資源可以先看看: 🎁 免費領取|《拒當保險肥羊》條款教學課程(限時10天觀看)幫妳把那些「業務不會主動講的細節」整理起來,用聽得懂的方式慢慢講,妳可以自己選擇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再來買。👉 加入媽媽商學院官方Line@mompower,輸入關鍵字”買對新生兒醫療險” 可免費兌換課程。 如果這篇文章讓妳少走一點冤枉路,歡迎分享給妳的媽媽朋友,也可以私訊我聊聊,我會盡量用最懂媽媽的方式,陪妳一起把這件事處理好。

新生兒醫療險怎麼買?避開常見業務話術,媽媽也能買對保單!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