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的緊急基金:為什麼有了孩子更需要備用錢?
小編最近在媽媽群組裡,看到一位新手媽媽分享她的焦慮:「寶寶突然發高燒要住院,醫療費加上請假照顧的薪水損失,這個月預算完全爆掉…」底下一堆媽媽回應:「我也遇過!」、「真的超焦慮!」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一個重要的理財觀念:當媽媽後,我們需要區分「會發生的支出」和「完全意料之外的狀況」。 本篇想跟大家好好聊聊,為什麼有了孩子後,緊急基金變得更重要?又該怎麼準備? 為什麼當媽媽後,更需要緊急基金? 1. 家庭責任變重,承受風險的能力降低 以前單身時,大不了省吃儉用撐過去。但現在有了孩子,尿布奶粉不能省、生病不能拖、該打的疫苗不能不打。 你會發現,當媽媽後的緊急基金,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守護整個家庭的財務安全。 2. 收入變動風險增加 很多媽媽生完孩子後會面臨: 這時候如果沒有緊急基金當後盾,很容易陷入「想專心照顧孩子,卻又擔心經濟壓力」的焦慮循環。 3. 完全意料之外的重大支出 這裡小編想要特別說明:緊急基金是用來「避險」,不是用來「消費」的。 很多新手媽媽(包括我自己剛開始學理財時)會把所有「突然要花的錢」都當作緊急狀況,但其實應該這樣區分: 真正的緊急狀況(需要動用緊急基金): 雖然突然但可預期的支出(應該編列預算): 為什麼要這樣區分? 因為寶寶一定會生病、家電一定會壞、車子一定要保養,這些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發生,但它們「一定會發生」。 所以理想狀態是在每月預算中編列「醫療預備金」、「維修基金」等項目。 不過如果你是理財新手、第一次當媽媽,還不太清楚家裡到底需要建立哪些預算,第一次遇到這些狀況時,當然可以先用緊急基金處理。 但重點是:處理完後要開始思考如何建立預算,避免每次都用緊急基金。 新手媽媽的緊急基金要準備多少? 一般理財建議是準備3-6個月的生活費,但我認為當媽媽後,需要重新思考這個數字。 基本計算公式 緊急基金金額 = 每月家庭基本開銷 × 6個月 這裡的「基本開銷」包括: ⚠️ 注意:這裡不包含休閒娛樂支出 為什麼?因為真的遇到緊急狀況時(失業、重大意外),你應該也沒有心情出去玩。緊急基金計算的是「維持家庭基本運作」的最低金額,不是「維持原本生活品質」的金額。 所以假設每月維持家庭基本運作的最低金額 = 5 萬,理想緊急基金就是 5萬 × 6個月 = 30萬元。 但實際上可以分階段準備 30萬如果看起來很多,別擔心,我們可以分階段: 階段一:先存3個月(15萬) 這是基本安全網,能撐過短期的失業或收入中斷。 階段二:存到6個月(30萬) 這樣即使遇到較長時間的失業,也能有足夠的緩衝。 階段三(理想狀態):存到9-12個月 如果家庭收入來源單一(例如只有一個人工作)、或是自由工作者收入不穩定,建議存到9-12個月的生活費會更安心。 新手媽媽如何開始存緊急基金? 步驟1:盤點現有資源 先看看你現在手邊有多少可以立刻動用的錢: […]
新手媽媽的緊急基金:為什麼有了孩子更需要備用錢? Read Mo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