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必學的家庭財務分配法:老公薪水這樣分最安心

小編在社群中最常聽到新手媽媽的困擾:生完寶寶後,家裡開銷突然變多,奶粉、尿布、保母費…每個月錢都不夠用的感覺。 更讓新手媽媽焦慮的是,有時候想買個東西給自己,卻會有種「我沒在賺錢,不該亂花」的罪惡感。如果另一半又說「妳在家不用花什麼錢吧」,那種心情真的很難受。 其實家庭財務分配不只是錢的問題,更是夫妻關係和安全感的基礎。這篇文章小編要和你分享實用的分配方法,幫助你建立安心又公平的家庭財務系統。 為什麼需要明確的財務分配?不只是把錢分開而已 很多新手媽媽會想:「反正老公賺的錢都會拿回家,需要什麼就用,幹嘛要特別分配?」 小編在研究這個議題時發現,明確的財務分配其實有三個重要意義: 1. 建立財務透明度,讓彼此都安心 當家裡的錢有明確的去向和用途,夫妻雙方都能清楚知道我們有多少錢、花在哪裡、還剩多少。這種透明感會大幅減少金錢帶來的焦慮和猜疑。 2. 避免誰管錢誰就有權力的不平衡 如果家裡的錢都由一個人掌握,另一個人要用錢時需要伸手要或報備,長期下來容易產生權力不對等的感覺。明確分配讓兩個人都是家庭財務的參與者,而不是「給錢的人」和「用錢的人」。 3. 讓每個人都保有自主空間 即使是夫妻,每個人還是需要一些不用解釋用途的自主金。有了明確分配,媽媽想買保養品、爸爸想買遊戲,都可以從自己的自主金支出,不用互相干涉。 新手媽媽最常遇到的3個分配困境 在和許多媽媽交流後,小編整理出三個最常見的困境: 困境1:不知道該分幾份、每份多少才合理 「房貸要多少?生活費要留多少?孩子的錢要怎麼算?我們兩個人的零用錢各該多少?」面對這麼多項目,很多媽媽根本不知道從何開始。 突破關鍵: 先記帳1-2個月,了解「實際」的花費,而不是「感覺」的花費。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一個月3萬就夠,實際算下來可能需要4萬。 困境2:另一半覺得妳在家不用花錢 這是最傷人的一句話。事實上,在家帶孩子的媽媽需要的花費並沒有比較少,而且承擔的是24小時待命的工作。 突破關鍵: 用具體數字溝通。把自己每個月的開銷列出來給另一半看,包括交通、餐食、手機費、保養品、衣服等。讓對方知道在家不等於不花錢。 困境3:臨時的大筆開銷總是打亂計畫 寶寶突然發燒要看醫生、冰箱壞了要換新、過年要包紅包…每次遇到這些支出,精心規劃的預算就亂了套。 突破關鍵: 這些其實不是「緊急」,而是一定會發生的事,只是不是每天發生。把這些「非每月但會發生」的支出納入固定分配項目,讓這些支出有專門的來源,不會影響到其他帳戶。 家庭財務分配的3大核心原則 在談具體方法之前,小編想先和你分享三個核心原則,這是所有分配方法的基礎: 原則1:先算出「家庭總開銷」,而不是「收入有多少」 很多人習慣先看「我們有多少錢」,再決定怎麼分。但小編建議先算「我們需要多少錢」。 把固定開銷列出來:房貸/房租、水電瓦斯、保險費、孩子開銷、交通費、伙食費、雜支等。這樣才能知道底線在哪裡。 原則2:依收入比例分擔(或協商適合的方式) 如果夫妻都有收入,可以依照收入比例分擔。例如先生收入佔70%、太太佔30%,那麼家庭開銷也按這個比例分擔。 如果其中一方沒有收入(例如全職媽媽),那就把全家的收入視為家庭共同收入,一起討論怎麼分配才最合理。 重點是:照顧孩子和家庭是有價值的工作,不能因為沒有薪水就沒有話語權。 原則3:每個人都要有「自主金」 這一點非常重要!每個人都需要一筆不用向對方報備用途的錢,這是維持個人自主性和自尊心的關鍵。 自主金可以不多,但一定要有。它代表的是我對自己的人生還有掌控權,對新手媽媽的心理健康特別重要。 實用方法:5帳戶分配系統 小編接下來要介紹的是一個非常實用的5帳戶分配系統。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分類清楚、容易執行,而且透過記帳數據,你可以算出每個帳戶實際需要多少錢。每個家庭的數字都不一樣,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分配方式。 帳戶1:家庭生活費 這是最大的一筆支出,包含: 如何計算: 透過1~2個月的記帳,加總這些項目的實際花費。 小編建議: 這個帳戶可以開一個共同戶頭,兩個人一起管理。每個月固定時間把錢轉進去,專款專用。 帳戶2:儲蓄/投資帳戶 這筆錢是為了家庭的未來,可能用在: 如何計算: 先設定目標,再回推每個月需要存多少。例如想在5年內存50萬,每個月就要存8千多元。 小編建議: […]

新手媽媽必學的家庭財務分配法:老公薪水這樣分最安心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