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帶小孩好累?3個方法幫你從崩潰邊緣慢慢走出來
我也曾經是那個,面對整天只會哭的嬰兒,最後抱著孩子一起崩潰大哭的新手媽媽。 那時我還不是現在的我,還不是什麼家庭財務規劃師,只是一個想當個好媽媽的平凡人。 但現實是每天醒來都像在打仗,半夜餵奶、白天煮飯、洗衣、收玩具,還要抱孩子、哄睡、陪看繪本、陪睡覺…連好好上個廁所,都成了一種奢侈。 我記得某天早上,我抱著女兒坐在馬桶上餵奶,頭髮油到可以炒菜,眼神呆滯。 我突然想:「我的人生,是不是就只能這樣了?」 那種無力感,我相信很多媽媽應該都懂。 明明全心全意照顧孩子,卻常常被忽略、被誤解,甚至被家人說:「只是顧小孩而已,又沒去上班,有什麼好累的?」 有時候還會聽到:「妳整天都在家,不是很閒嗎?」或者:「當媽媽就是這樣啊,有什麼好抱怨的?」 這些話我表面笑笑帶過,心裡卻一次次被戳中。有時我真心覺得,套任何人進來媽媽這個位置,有誰能不憂鬱? 但日子還是要過,孩子還是會哭,我也還是得過下去。只是慢慢的,我開始想:我能不能過得比現在的狀態好一點? 這篇文章分享的不是什麼「想開一點」這樣的廢話,而是 3 個真的有幫助我從崩潰邊緣慢慢走出來的方法。 方法一:讓身體真的休息,而不是躺著滑手機 以前我總覺得只要能滑一下手機、吃個甜食,就是放鬆,但這種放鬆很像「喝糖水續命」,暫時爽一下,馬上又回到累到靈魂出竅的狀態。 真正讓我恢復力氣的,是每天孩子小睡時,我逼自己去躺個 20 分鐘,不滑手機、不做家事。 這件事聽起來小,但真的改變我整個下午的情緒。 那種被小孩耗盡的疲累,不是滑幾分鐘手機能解決的。反而是閉上眼、讓大腦暫時關機,哪怕只是聽一段引導冥想,給耳朵一點安靜,身體和心才真的有機會緩下來。 方法二:有人說話比什麼都重要 全職育兒最難的,是「孤獨」。 想找個朋友聊聊,但常常話講不完一句,小孩就又大哭了;滑手機的時候,常常看到一堆比較、抱怨、推薦文,手機越滑越焦慮。 有時還會一滑就進了團購社團,顧小孩壓力大時忍不住就會爆買,當下覺得撫慰人心,但事後又開始有罪惡感,然後變成另一種焦慮。 那時我很需要一個地方,是能讓我放下比較,真正交流跟學習的空間。 後來我找到了一個媽媽社群,是每週三中午會有 LiveTalk 聊理財,裡面都是一樣在努力存錢、記帳、溫暖的媽媽們。 我們會互相打氣、交換怎麼買尿布最省錢、怎麼跟老公開口說「保險費太貴,我們該重新檢視一下」之類的事。 最重要的,不是學到什麼,而是「我不是自己一個人」。 如果妳也正在找一個溫暖又實用的社群,這裡是我很推薦的地方: 《8週存款成長營 | 每週三LiveTalk分享存錢記帳小技巧》,一起討論生活中的理財小事。 方法三:讓自己不只是撐過一天 以前的我,每天醒來只想問:今天怎麼撐過去? 後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總不能這樣過五年,甚至十年吧?」 於是我開始找資源,想學點什麼。不是為了賺錢或變厲害,而是想讓自己慢慢找回一點自信、一點存在感。 那時候我遇到了「媽媽商學院」 原本只是想下載一份記帳表單,結果一不小心就跟一群媽媽聊了起來了。 我發現裡面除了財務工具和知識,還有好多像我一樣的人,在彼此陪伴、分享各自的進步過程。 那段時間,我從零開始練習記帳、預算、分辨必要與衝動購物,也在這個過程裡,我漸漸的變得不再那麼焦慮。 後來我真的很喜歡這些方法,學著學著,也變成一位家庭財務規劃師。 現在的我,有機會陪著更多媽媽一起練習穩定家庭財務、減少焦慮,找回屬於自己的生活感與安全感,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感覺。 如果你也正在找「下一步能做什麼」,可以看看這篇:《新手媽媽好迷失?靠記帳、津貼、副業找回自信與經濟安全感》 最後想跟你說: 如果妳也覺得很累,請記得這樣的感覺真的很正常,因為這個社會太習慣媽媽要自己搞定一切,但我們不是機器,也不是聖人,對吧? 我們需要一點喘息,需要有人陪,也需要一些方向感。 這篇文章分享的三個方法: 如果你想更了解我們在做的事情,或想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目前階段的資源與活動,歡迎加我們媽媽商學院的官方 LINE,一起聊聊、慢慢探索。 生活不會馬上變簡單,但你可以一點一點,累積出屬於自己的安全感。
在家帶小孩好累?3個方法幫你從崩潰邊緣慢慢走出來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