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和一位朋友聊天後的有感而發。她是一位新手媽媽,寶寶才剛滿三個月,這陣子每天都在思考:「我要不要回去上班?還是乾脆先在家顧小孩就好?」
她的語氣裡有滿滿的焦慮、困惑和不安。我們聊著聊著,她突然問我一句話:「如果我賺的錢都拿去付托育費,那我到底是去工作?還是自己在家顧比較省?」
這句話讓我很有感,因為我曾經也陷入一模一樣的煩惱,所以想寫下來,給現在也正在經歷這段混亂選擇期的妳。
我不是來幫妳下決定的,而是想陪妳一起慢慢梳理,把腦中的打結鬆開一點點,讓思緒更有空間喘息,也能對自己的選擇多一點信心與理解。

「我工作只是拿去付托育費,這樣有比較好嗎?」
這句話,我真的聽過太多次了。
包括我自己,也曾經在某段時間裡,反覆思考這句話帶來的焦慮感:
「每月的薪水幾乎都用在托育上,下班路上趕著去接孩子,小孩突然發燒還要請假,回家後還要煮飯、照顧孩子、整理家裡。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太辛苦了?還是我先不要工作,在家照顧孩子?反正薪水也都拿去付托育費了…」
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單純的數字比較,但實際上,這背後藏著好多層問題:
- 媽媽的職涯,要暫停多久才不會被市場淘汰?
- 如果全職在家帶小孩,我還會有自己的成就感嗎?
- 萬一老公工作出事,我能立刻接上收入嗎?
- 還是我也值得保留一點自己的空間,哪怕只是每天一杯熱咖啡的時間?
不只是錢,更是「未來的選擇權」
當我們說「不划算」的時候,常常沒有把「未來的可能性」算進去。
托育費看起來像是支出,但它有時候其實是在撐住妳的未來。
我有一位學員A,她孩子1歲就回去上班,薪水幾乎全用在托育上。她說:「有一陣子真的很懷疑自己在幹嘛,但現在想起來,那段時間,是我職涯往上爬的關鍵。」
也有媽媽選擇自己顧孩子,同時用有限的時間經營副業。
像我自己,當初就是在女兒午睡時間開始學文案、接記帳陪跑,雖然步調慢,但也一步步累積出自己的節奏。
即使只是每週協助一兩位媽媽學習記帳,也是一種專業的練習與堆疊。這些經驗,就像一塊塊拼圖,在未來的某一天,會組成妳的新舞台。
托育是花錢還是省錢?一張表幫妳理清楚
選項 | 現金支出 | 成本隱性 | 長遠效益 |
---|---|---|---|
自己帶 | 少 | 職涯中斷、心理壓力 | 節省托育費,可能失去職場連結 |
工作+托育 | 高 | 通勤、加班壓力 | 保有職場機會與升遷可能 |
部分托育+在家接案 | 中 | 自律與規劃挑戰 | 累積作品、保留彈性與未來選擇權 |
這張表沒有正確答案,它只是提供我們一種「拆解選擇」的方式。

每個家庭的條件不同,每個媽媽也有不同的內心渴望。與其硬套一個標準答案,不如問問自己:「現在的選擇,是不是符合我此刻的狀態?」
如果你正在考慮在家接案或兼職
我知道這條路不輕鬆,尤其小孩還小,常常是邊哄睡邊打字,邊煮飯邊開會。
但如果妳心裡有一點點想試試、想準備的聲音,不妨從一件小事開始。
像我自己,就是從記自己的家庭帳開始,後來才加入【記帳陪跑教練培訓】,慢慢把這件事變成穩定的收入。
它不是什麼快速致富的方法,而是一步步建立自己節奏的過程。像種下一棵樹,前幾年看不出什麼,但等到孩子上學了,這棵樹就能慢慢長成妳的支撐。
最後,還是回到妳們家的節奏
托育或自己顧,從來都不是二選一,而是要看「妳的家庭現在需要什麼?」「妳自己希望成為什麼樣的媽媽?」
如果妳想多一點方法,來和另一半好好聊聊怎麼分擔照顧與金錢的壓力,推薦妳看看這篇:《新手爸媽怎麼分配育兒開銷?這個方法讓財務不再是引爆點》 裡面有一些我們實際協助爸媽梳理家庭財務與溝通分工的小方法,說不定妳也會有靈感。
我想邀請妳和自己聊聊
做選擇前,不妨先盤點一下現在的資源與限制
- 妳們家目前的現金流能撐多久?
- 妳對自己的三年後,有什麼想像?
- 現在有沒有一種安排,是讓妳心裡比較踏實的?
這些問題也可以找信任的朋友聊聊。妳不是孤單的,這些掙扎很多人都有。
妳有選擇,也有時間慢慢找出屬於妳的方式。
如果妳也正在思考未來的收入方式、想找到配合育兒生活的節奏,不用急著做決定,也歡迎先來找我們聊聊,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方向。加媽媽商學院官方 LINE:@mompower,直接私訊我們就可以。如果妳也想知道怎麼開始整理家庭收支、或對我們的記帳陪跑服務好奇,也可以順便問問,我們都很樂意陪妳聊聊。
這篇文章,不是為了給妳標準答案,而是想讓妳知道:
每個媽媽的選擇都值得被理解,每個家庭都有自己適合的步調。
如果妳也正走在這段探索的路上,希望這些文字能陪妳走一小段路。
我們慢慢來,一起找出適合自己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