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旅遊基金這樣存!讓出國不再是奢侈夢想
每次滑到朋友的親子旅遊照片,心裡是不是都會想:「好羨慕,但我們哪有錢帶孩子出國?」 自從有了寶寶,光是奶粉尿布就讓荷包大失血,更別說還有一堆育兒用品要買。很多新手爸媽都覺得,出國旅遊已經變成「有錢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小編最近整理了許多新手媽媽的困擾,發現其實很多家庭並不是真的「沒錢出國」,而是「不知道怎麼為出國存錢」。當媽媽後,理財重點確實需要重新調整,但這不代表要放棄所有的生活品質與夢想! 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專為新手爸媽設計的旅遊存錢方法,讓你們也能帶著寶貝創造美好的家庭回憶。 為什麼有了孩子後,出國變得這麼「奢侈」? 先來看看新手爸媽面臨的現實挑戰,了解問題才能找到解決方法。 育兒開銷突然暴增的現實衝擊 還記得沒有孩子的時候,兩個人說走就走的旅行嗎?現在光是奶粉尿布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更別說還要考慮: 小編發現,很多新手媽媽都有同樣的感受:「以前覺得賺的錢還算夠用,怎麼有了孩子後,錢總是不夠?」這種突如其來的財務壓力,讓原本輕鬆的理財規劃完全被打亂。 旅遊成本也跟著翻倍 除了日常開銷增加,帶寶寶出國的花費也比以前高出許多。 難怪很多新手爸媽會覺得:「出國?想都不敢想!」但其實,換個角度思考,這些挑戰都是可以被解決的。 新手爸媽專用的旅遊存錢策略 接下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存錢方法,讓親子旅遊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策略1:重新定義你的旅遊目標 首先要調整對旅遊的期待,讓目標更實際可行。 從「說走就走」改為「計畫性出遊」 以前可能會臨時決定出國,但現在建議提前6個月到1年開始規劃。這樣不但能分散存錢壓力,也能確保訂到親子友善的住宿和航班。 設定實際可達成的目標 重點不是花多少錢,而是在能力範圍內創造美好回憶。有些家庭可能選擇經濟型住宿配合當地美食,有些家庭偏好舒適飯店搭配精緻餐廳,都是很棒的選擇! 策略2:善用「目標導向」存錢法 有了明確目標後,就需要系統性的存錢方法。 設立專門的旅遊帳戶 小編建議開設一個專門的「家庭旅遊基金」帳戶,每月固定轉入一定金額。看到數字慢慢增加,會讓存錢變得更有動力! 分階段存錢計畫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即使中途有意外支出,也不會完全打亂計畫。 策略3:從日常生活「擠」出旅遊金 最實用的部分來了-如何在不影響基本生活品質的前提下,找到旅遊資金。 重新檢視家庭開支 很多新手媽媽會發現,認真記帳後才知道錢都花到哪裡去了。小編建議可以從這些地方「擠」出旅遊基金: 善用育兒相關的「意外收入」 這些錢原本就不在原有的生活預算中,直接存入旅遊基金是個不錯的選擇: 讓存錢變簡單的實用技巧 理論說完了,接下來分享一些讓存錢更容易執行的小撇步。 技巧1:自動化存錢機制 設定每月薪水入帳後,自動轉帳固定金額到旅遊專戶。這樣就不會因為「這個月花費比較多」而跳過存錢。 技巧2:365天存錢法的親子版 傳統的365天存錢法是每天存1-365元,但對新手爸媽來說可能太複雜。小編建議簡化版: 技巧3:「旅遊夢想視覺化」 心理層面的動力也很重要! 在家裡貼上想去的地方的照片,或是建立一個夢想板。當存錢動力不足時,看看這些照片會讓你重新燃起鬥志! 存錢路上的常見障礙與解決方案 小編整理了新手爸媽最容易遇到的存錢困難,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法。 障礙1:育兒突發支出打亂計畫 寶寶的需求總是突如其來,該如何應對? 解決方案:設立「彈性緩衝金」 除了旅遊基金外,建議另外準備3-5萬元的家庭緊急備用金。這樣當寶寶突然生病需要就醫,或是臨時需要購買育兒用品時,就不會動用到旅遊基金。 障礙2:夫妻對出國優先順序不同調 有時候另一半可能覺得「有孩子了還出什麼國」,該怎麼溝通? 解決方案:開誠布公的討論 和另一半坐下來好好談談,了解彼此對家庭理財的想法。也許可以設定「達成某個理財目標後,就去旅遊慶祝」,讓旅遊變成共同努力的獎勵。 障礙3:覺得存錢速度太慢,容易放棄 一年才能出國一次,感覺好遙遠? 解決方案:設定階段性小目標 與其一次設定「存XX萬出國」的大目標,不如分成: […]
新手爸媽旅遊基金這樣存!讓出國不再是奢侈夢想 Read More »